電話:027-88185216
電話:027-87161428
傳真:027-87287684
目前還沒有針對寨卡有效抗體的報道。研究推測寨卡病毒與黃病毒屬的其它成員一樣,由單一的開放讀碼框編碼的3個結構蛋白(C、prM/M和E),及7個非結構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組成?,F(xiàn)在研究發(fā)現(xiàn)黃病毒的囊膜蛋白(E蛋白)主要負責病毒與感染宿主的受體的識別,介導病毒的入侵,因此是該類病毒最主要的保護性抗原。黃病毒的中和抗體一般通過靶向E蛋白阻止病毒的入侵,進而幫助宿主清除病毒。在此基礎上,高福院士研究組與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團隊通力合作在寨卡病毒致病與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項研究結果以“Structures of the Zika virus envelope protein and its complex with a flavivirus broadly-protective antibody (寨卡病毒囊膜蛋白以及其結合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結構研究)”為題于2016年5月2日在線發(fā)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
科學家們率先解析了高分辨率的E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研究發(fā)現(xiàn)寨卡的融合前E蛋白呈現(xiàn)二聚體構象,與黃病毒屬其他成員的E蛋白的結構比較相似。但不同的是,寨卡病毒E蛋白的表面存在獨有的一片正電荷區(qū)帶。這一特性可能使得寨卡病毒對宿主吸附有所不同。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黃病毒E蛋白的融合肽區(qū)在寨卡病毒E蛋白上序列和結構都高度保守,因此選取了一種靶向到這一區(qū)域的黃病毒廣譜中和保護抗體進行研究。這種稱為2A10G6的抗體在他們之前的報道中能夠有效的中和與寨卡病毒親緣關系很近的其它黃病毒,包括四種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黃熱病毒以及西尼羅熱病毒。他們發(fā)現(xiàn)這種抗體對寨卡病毒的E蛋白具有很高的結合能力,并具有體外中和活性和小鼠的致死保護作用。進一步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結構分析揭示出該抗體通過緊密的包裹對黃病毒入侵關鍵的融合肽區(qū)從而阻止病毒對宿主的入侵。該項研究提升了人們對寨卡病毒的認識,為針對寨卡病毒治療藥物的開發(fā)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思路。
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戴連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宋健、天津工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路希山助理研究員、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鄧永強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秦成峰副研究員、中科院微生物所齊建勛副研究員和高福院士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寨卡病毒應急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委應急管理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服務熱線:027-88185216 | 養(yǎng)殖專線: | 種植專線: | 傳真 027-87287684
養(yǎng)殖郵箱 種植郵箱: 地址:漢川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北橋工業(yè)園
湖北綠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09 備案號:鄂ICP備20000286號-1 技術支持:jltech京倫科技